《專注力協定》Indistractable|週間書摘#41 分鐘閱讀時間

專注力協定

經過了前三章的鋪陳,才終於進入跟書名正相關的「專注力協定」部分;以作者的話來說,在你把前面三章參透之前,先不要做這些專注力協定,因為在你把內在誘因、外在誘因搞定之前,你去執行這些「協定」只是治標不治本,短期可能有效,但長期來講,一定會繼續掉入分心的窠臼。

Bj Fogg的著作Tiny Habit裡有提出一個知名的行為模型B=MAT,翻成中文是:
行為(Behavior)=動機(Motivation)+能力(Ability)+誘因(Trigger)

基本上,專注力協定的前三章,就是在教你如何管理行為模型中的誘因與動機,而在你把這兩大因素控制好之後,才有足夠的基礎去討論運用專注力協定工具,來讓你的專注事倍功半,或是讓你的分心代價更高。
書中提到了三種專注力協定;費力協定代價協定身份協定

一、費力協定


費力協定的核心原理就是—提高你分心的難度

我一直以來都很相信一個理論,就是不要相信你的意志力,想要改變行為,就先改變環境;例如說,你總是忍不住到儲藏櫃中拿零食吃,那解決的辦法不是克制自己想吃的慾望,而是不要買零食,不要放任何零食在櫥藏櫃中。

這其實就是費力協定的原理,人都是很懶惰的動物,你必須要好好運用這份懶惰為你做些好事,像是你一開手機就忍不住滑Facebook,那就把Facebook藏到第三頁的資料夾裡,或是直接把Facebook App刪掉,真正需要的時候再裝回來就好。(相信我,根本沒什麼重要的事情,需要你馬上用手機看臉書)

讓你分心的難度提高,你分心的機率就會下降。

還是要提醒,再做此協定之前,先管理你的內在誘因,不然你會驚訝自己為了分心可以做多少事。

二、代價協定


代價協定的核心原理就是—讓你的分心必須付出代價,而且是你承擔起來會很痛苦的代價。

這原理很簡單,就是讓你害怕分心,強迫專注在眼前的計畫。

如果無法達成你計畫中的行動,那你就必須付出代價,代價是金錢、勞力或其他別的都無所謂,只要是你想到就會覺得毛毛的代價,那就可以起作用。

我記得以前在當保險業務的時候,我們經理常說,你達不到業績標準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你根本不害怕達不到業績標準,如果有人拿槍指著你說:「若這個月無法成交四筆保單他就斃了你!」那你還會達不到目標嗎?
一樣,這協定也是在管理好內外誘因之後才能順利啟動的,且作者特別提到,這只適合短期衝刺用,長期下來,這方法勢必會不管用,且可能會產生反效果。

三、身份協定

身份協定的核心原理就是—認定自己就是一個能夠專注的人。

前陣子的暢銷書原子習慣裡就有提到,養成一個習慣的最終極型態就是改變身份認同。簡單來說,當一個戒菸者想抽菸的時候,他不應該想:「我正在戒煙。」而是要去想:「我根本就不是一個會抽菸的人。」

我們認定自己是誰,會非常大幅度地影響我們的行為。我們會盡其所能地,去成為心中我們認定的那個樣子,人類就是這樣被設計的。

只要你做了跟你身份認同不符的事情,你就會感覺很不舒服,像是你認為自己是個善良的人,那路過街邊有人賣愛心餅乾,要是你忽略他們,你就會感覺不舒服,只好說服自己他們很有可能是詐騙集團。

所以當你相信自己是個「心無旁騖者」時(雖然我覺得有點蠢,但書中就是用這個詞),你就會越往高強的專注力靠攏,因為只要你不這麼做,就會感覺不舒服。

好好運用身份協定,你不只能專注,還能完成很多以前你完成不了的事情。

小結

發現之前書摘都寫太長了,同本書也寫太多篇,之後會慢慢調整,一本書盡量維持在2-3篇書摘即可,每本書會再加入一則書評,書評會是比較個人的意見,並且評論這本書的易讀性與價值等等。

那這本專注力協定的書摘就到這邊啦,希望你們也能有一些收穫,一起來做個心無旁騖者吧!


本書更多書摘:
《專注力協定》Indistractable|週間書摘#1
《專注力協定》Indistractable|週間書摘#2
《專注力協定》Indistractable|週間書摘#3
購買專注力協定

分享出去唄!
預設圖片
早安傑森

嘿,早安!我是早安傑森。

我幫助有專業技能的人,創造有品味的個人品牌,並真正賺到錢

文章: 219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