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箱的理論與運用
「你不能把一件事情稱作分心,除非知道它是讓你從什麼東西分心。」
書中這句話有些饒舌,我試著更白話的解釋,就是:
「在你還沒決定要專心在什麼事情之前,哪來的分心。」
如果你已經決定要專心的玩手機逛社群媒體半小時,那突然想要認真工作的念頭,才叫分心,反之亦然。
這也是為什麼作者把時間箱(Timebox)這個工具交給我們的原因;先提前把時間規劃好,才有時間可以管理。
老實說,這個工具一點也不迷人,可以說無聊透頂,基本上就是把一整天的任務給提前排定,但秉持著閱讀就是為了改變行動的信念,我還是嘗試了將近兩週的時間,結果發現效果相當不錯,但能否堅持依舊是關鍵,有待持續觀察。
以下把時間箱運用的方法分享給各位。
時間箱運用的三個步驟
一、把價值觀轉換為時間
你管理時間的最終目的,就是要讓你成為一個你心目中更好的自己;而這一切都關乎於你的價值觀。
很多人以為排定行程表就是把一大堆工作給扔上行事曆,但卻從來沒認真想過這些工作會讓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,彷彿只要忙碌了,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。
作者要我們從「自己」、「關係」、「工作」這三大面向中,去思考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,有哪些事情是你深知絕對不能犧牲的,便將其化為一個個的任務。
舉例:若你認為成為一位好父親(關係)符合你的價值觀,那就把陪伴女兒給寫成任務,如果你認為成為一名健康的人(自己)符合你的價值觀,就把運動或吃保健品寫成任務。
二、填滿你的行程表
沒錯,就是填滿你的行程表;把上個步驟那些會強化你價值的任務一個個填入行程表,直到上面完全沒有任何空白。
哇靠,全部填滿?這樣壓力很大吧!
說真的,我一開始也這樣想,我們都不喜歡受限制的感覺;但奇怪的是,有限制的自由,反而會讓我們心靈上感覺更加自由。
當你把全部行程都排好之後,你會對一整天的任務有很清楚的全盤認知,這會讓你特別平靜,只要在時間內,把當下任務完成即可,你不需要一直掛念還有哪些事情沒做,這些想法留在「安排行程」時來煩惱就好了。
除此之外,你可以盡情地把玩樂行程安排上去,只要他們不危害你執行核心價值觀的時間,這麼做,你可以好好享受零罪惡感的玩樂,不必感覺自己正在「分心」逃避任務,因為這些都是你事先就計畫好的。
三、反思與調整
任何計畫都需要不斷的反思與優化,這個時間箱當然也不例外;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時間管理的工具,可能會高估自己的體力,狂排了一堆行程,導致根本無法如期進行。
這時你就需要調整,將休息時間增加,並將任務有意識地拆解成更多小型任務。
作者其實建議我們一週排一次時間箱行程表,但我覺得自己對於時間掌控力還沒那麼厲害,所以先採取每天都排程一次,這樣更新與優化的頻率更高,我覺得更適合新手使用。
小結
我以前通常只會使用「待辦任務」來指引一天的行程,也一直對把一整天行程排滿這種時間管理法,有股原生的抗拒。
但在我實際嘗試過時間箱這技巧之後,我發現一天內能完成的事情是大大大增加,且我上述提到心情平靜,對我來說很重要,這讓我的專注力能一直維持在高檔。
而比較難掌握的部分,大概就是與伴侶或同事協作的任務,這類型的任務,時間上會比較難掌握,你可能要把時間區塊增大一些,保留一點彈性,才不會有無法在時間內完成任務的挫敗感。
另外,我覺得保留著各任務時間塊的移動彈性也很重要。
購買專注力協定
—下集待續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