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比較特別一點,是來回答一個讀者的問題:怎麼樣能夠寫好一篇讀書心得?
老實說,我也不太確定讀者為什麼要問我,我根本沒什麼在寫讀書心得,這網站算一算只寫過一篇,之前寫的都比較像書摘,就是把每天讀到的內容記錄下來,不太算心得。
不過,難得有人發問,我當然得好好回答,另一方面,也覺得這是個挺值得花篇幅去解答的問題,所以就來寫啦。
我這篇文章會專注在方法論,就是「一篇好的讀書心得,該包含哪些內容?」之後考慮再寫一篇,讀書心得的寫作模板。
另外有個前提,我這裡分析的是「非虛構文學」的讀書心得,如果你是讀卡謬、村上春樹的書,就不適用這個思維了。
就先不說廢話了,趕快開始!
核心一:讓讀者快速知道「書的重點」
用簡短的描述,快速地讓讀者知道,這本書「到底在講什麼?」
其實光是把重點「整理」出來,你的讀書心得就已經過關了;因為很多人沒空去看一整本書,他只想吸收精華而已。
而你要做的事情,就是用俯瞰的方式,把書的內容壓縮成一篇文章、一個段落甚至是短短的幾句話。
通常一本好的書,重點都會非常明確,很多國外的非虛構文學,甚至會花一整本書的篇幅,去解釋一個「理論」或「現象」;你只要把理論最原始的精神節錄下來,並盡可能用最淺白的方式描寫出來,那你就掌握著這本書的核心了。
核心二:讓讀者知道這本書適合誰閱讀
想一想,讀書心得大都是誰在讀?就是正在考慮要不要讀這本書的人。
而你做為一個已經閱讀完的人,就是要替他們省下功夫,告訴他們:
「這本書到底適不適合他?」
每一本書都會有他適合的主要讀者、次要讀者和潛在讀者;你可以就依照這樣的邏輯,去分類出三種適合讀這本書的人群。
年齡、職業、性別、生涯角色等等,任何分類法都可以,甚至自創也行,唯有你真的讀懂一本書時,才能說出一本書適合誰。
核心三:讓讀者知道書的內容如何運用在生活中
如何分辨知識到底有沒有用?關鍵就在於他有沒有改變你的生活。
所以分享讀書心得時,很重要的一點在於:「書中的內容,如何影響你?」
可以是影響你的想法、改變你的行為、或是觸發你去認識另個陌生領域等等。
先從自己出發,去想想這本書如何與你的生活/工作經驗結合?如果都找不到結合之處,那這本書對你現階段就沒什麼屁用,因為「空」的知識在這Google時代毫無價值。
想完了自己,接著再幫讀者著想,運用想像力去擴充本書內容的運用場景。
你未待過的職場環境、未曾經歷過的挫折、不曾遇過的情緒,以上都有可能,運用同理心去思考,這本書的內容,可以讓讀者在哪些場景使用。
以上就是我認為一篇好讀書心得的核心內容,只要這三樣都做到,那肯定就是一篇屌屌的讀書心得。
不過光屌還不夠,還得屌上加屌,所以我再提供一些「補充」的方向供大家思考,適時加入,便能為你的心得多添增風味。
補充一:談談你的主觀意見,讓讀者對這本書感興趣
再說一次,通常看讀書心得的人,都是正在考慮要不要讀這本書的人。
而你會願意為一本書寫讀書心得,大部分的情況下,就是你對這本書有好感對吧?請試著把這份好感傳達給讀者知道,讓他們理解你為何喜歡這本書。
這裡可以極致主觀,可以是單純喜歡作者的文筆,或看到書封就忍不住愛上他了。
反正,就是明確表達你對這本書的喜歡,讓讀者有個參考依據。
補充二:為本書摘入佳句
這已經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,就是為書節錄佳句。
做到這點的好處是,你會讓讀你讀書心得的人,從重點中再抓到重點。
很多人可能讀完文章就全忘了,唯獨那幾句佳句硬生生地住進了他的心裡;這也是為什麼IG這麼多人在分享文章佳句,因為這是最容易消化,也最容易傳播的內容。
你可以為每本書挑出3-5句佳句,並標注出現的章節,這些佳句會讓懶得讀書的人,在心中畫出一幅模糊的藍圖,理解這本書到底在講些什麼。
補充三:介紹一下作者
一本書的作者是誰挺重要的,同樣的一句話,不同人講,在你心中,就會產生不同的份量。
比爾蓋茲跟我都說:「天天少買一杯飲料,你就能變億萬富翁。」
你覺得誰說的比較有道理?
所以讓讀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誰,對整體的閱讀體驗會有加分作用,有時候,甚至可以從作者的身份就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讀。
像是選舉期間一到,就會有一堆封面上有政客人臉的書冒出來,這些書一律都很廢,99.99%都不是自己寫的(口述也是唬爛),可以很豪爽的拒看。
另外像是什麼財經專欄作家寫的理財投資書籍我也都大多會略過,因為這些書常常就是「為寫而寫」,理論與實際上有很大的距離,常常你看的點頭如搗蒜,但對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結語
希望這篇文章有解答到讀者的問題,其實他問的當下我就有回應了啦!只是覺得還是完整的篇幅回起來比較爽,自己也可以整理一下腦中的想法(順便充當日更的內容),一石二鳥的好事怎麼能錯過。
如果你覺得讀書心得光寫這些不夠,或是覺得我哪個論點很爛,都歡迎留言跟我說!
就這樣啦!掰~
這篇文章太棒了,是否可以做為引導學生寫閱讀心得的範例(正規教育非營利單位),會註明出處,感謝
沒問題喔~再麻煩連結回我的網站(幫我SEO加點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