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為何停止使用得到的《聽書》服務?1 分鐘閱讀時間

你還願意花時間閱讀嗎?

如果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,一定知道閱讀所能帶來的好處,但現在市面上有這麼多說書、聽書的服務,可以幫你節省大把時間,這樣真的還有必要,花時間閱讀嗎?

直接吸收別人給的精華,不是事半功倍嗎?

先說說我的經驗:

我記得多年前,得到App推出了「聽書」的功能,會有專業拆書人,幫你把書籍整理成20~30分鐘的精華版音頻,而且他藏書非常的豐富。

對於一個求知若渴(知識焦慮)的我來說,這簡直就像是挖到寶啊!

我很快就下訂了一年份,然後開始聽超級、超級、超級多的書,從財經、歷史、物理,哲學,反正我知道的各種經典書我都聽過了,當時只覺得有夠爽,像是塔雷伯的黑天鵝三部曲,每本都又臭又長,要是自己看,可能三個月都看不完,但用這個聽書的功能,我三天就能聽完了

但,真的這麼好嗎?

跟你說,我已經停止用這服務兩年多了,因為我發現,聽書,特別是只聽書的精華,完完全全無法取代閱讀。

當然,這類服務還是有它的好處,我最後再說,我會在這篇文章中,告訴你3個,為什麼我認為聽書無法取代閱讀的主要原因。

原因一:聽書很容易過於娛樂

當我還在使用聽書服務的時候,我發現很多書我聽的津津有味,自己去讀時,卻耐不住性子。

為什麼?

因為厲害的說書人,都會節錄書中最精彩的部分,因為音頻夠好聽,才會有人願意聽啊!

而對多數人來說,最精彩的是什麼?答案是故事。

人類天生會被故事吸引,但偏偏故事,卻是在現實世界中最站不住腳的一種資訊;

瓦基在他的新書《 只工作,不上班的自主人生 》中提到:「我們要試著尋找模式,而不是故事」

因為故事中,常常充滿著奇蹟與特例,但當你腦中裝了一堆這些玩意時,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削弱,這樣的特性或許適合藝術家,但若你想扎扎實實幹點事情的話,你必須要做邏輯、事實、和模式的朋友。

樊登也在《 讀懂一本書 》裡面分享過,他閱讀時畫線的首要指標,就是

「當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」

所以我認為,聽書的第一個問題,在於內容面不夠扎實,製作方為了大眾胃口,內容的娛樂性會大於實用性。

原因二:聽書的主動性不足

聽書跟閱讀,有一個最核心的差異,就是主動性。

我自己在聽書時,都很像在聽一場秀,過程中,儘管有什麼值得思考的事情,也只會一閃而過,不會留下痕跡。

這跟聽Podcast很像,除非你刻意暫停,不然主講人就會一直不停地說下去。

但閱讀不同,每當我閱讀到有趣觀點時,我會停下來思考,我會寫一些我的想法,並來回翻閱,看這個段落的context是什麼,作者如何導進這個觀點的。

聽書,就像是資訊單方面輸入。

而閱讀,是讓書中資訊跟你的腦交疊、摩擦,碰撞出新的資訊。

更準確的說,閱讀的形式比較容易導出主動性,但其實要不要主動,決定權還是在你自己。

如果你閱讀也是一口氣讀完,就跟看電影一樣,那還不如用聽的更節省時間,我越到後來越發現,閱讀不用求快,不用怕浪費時間。

因為你的目的,從來不在於把書讀完,而在於學習後,腦中觀點如何改變,進而改變生活。

原因三:學習的終點,不止於學習

上面談到了改變生活,這就帶出了第三個原因—學習的終點,從來就不止於學習。

 精準學習 》是一本我很愛的書,作者成甲在自序中就提到:衡量學習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就是:

學習後,你的認知與行為,是否發生了改變?

這也是為什麼我停止了得到的聽書服務,因為我發現自己聽了一大堆,生活還是在原地踏步,思考也沒變敏捷,反而被過多的資訊,搞得無法靜下心思考。

當然,我個人使用習慣有很大問題,我當時就是聽完就過去了,加上又有滿滿的書單,我就會一本接一本,自爽地吸收一大堆資訊。

那回過頭看看閱讀呢?

從過去經驗中,每當我讀到一本好書時,很常不自覺就會引領我行為上的改變。

更多時候,是我回頭翻閱曾經讀過的書時,才發現自己的行為,居然被書中的觀念深深影響。

這不正是學習最大的價值嗎?對人生產生正面價值的改變。

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,聽書,完全無法取代閱讀的主要原因

結語

當然啦,聽書絕不是一無是處,我最近甚至考慮要回購這項服務。

我認為他可以幫我做到三件事;

第一是書的基本篩選,二是書的總覽,三是對新領域的快速研究;

書篩選很直覺,至於書的總覽,就是當你先聽過別人說書後,你會對書中的概況比較了解,這樣閱讀時對細節的吸收就會更好。

至於新領域快速研究,我舉個實例你就明白,像我國高中時都沒認真讀過世界史,那就可以先透過幾本經典的書籍,快速建立對世界史的理解,然後再跟隨自己的好奇心,去添購一些更進階或小眾的書籍,這樣比你埋頭一本一本亂看,有效率非常多。

總而言之,我認為閱讀無法被聽書取代,但聽書,依舊會是輔助你學習的一個好工具。

分享出去唄!
預設圖片
早安傑森

嘿,早安!我是早安傑森。

我幫助有專業技能的人,創造有品味的個人品牌,並真正賺到錢

文章: 219

2 則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