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過一種感覺嗎?
好像學了很多,但腦子就像有破洞的紙杯,知識總是船過水無痕
有一個心理學定律,就是在解決這個大麻煩
《The Effort Rule》— 輸入努力定律
在2014年,普林斯頓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
他們將學生分成兩組,分別用不同的方式做筆記
第一組人,用手寫做筆記,傳統的紙跟筆
第二組人,用輸入做筆記,可以是筆電、手機,反正就是打字
誰做的筆記比較多呢?
以筆記效率來說,第二組人大勝,他們產出的筆記,平均是第一組人的兩倍
但這研究的目的,不是誰的筆記多,而是要探討,怎樣做筆記,對學習比較有效?
在學期結束時,研究小組調閱了兩組人的所有學習成績,結果出人意料
筆記量只有一半的第一組人,所有測驗分數,都是第二組人的兩倍
兩倍喔,200%,這是非常顯著的差異
但這畢竟是觀察型研究,一整個學期的變數太多,筆記不一定是影響成績的唯一變因
於是,他們進行了第二次的測驗
同樣分為兩組人馬,只是這一次,不等到學期末了,他們在一週後,就對這兩組人進行了隨機測試(事前不知道會有考試)
結果你猜如何?
跟第一次的結果一模一樣
用手寫的那組人,分數是另一組人的兩倍
很神奇吧!這就是The Effort Rule
當你輸入知識時越辛苦,你真正學下他的機率就越高
這也解釋為什麼你很常學了就忘,因為你學的太舒服了
像我以前都會躺在沙發上看書,放個爵士樂,點個薰香,過程中絕不會中斷,就是純粹地享受知識
這樣看書是很爽啦,但是…過幾天之後,你問我:欸,這本書在講什麼?
我可能一個字都吐不出來
這可以應用在各種場景,看Youtube、聽Podcast都一樣,即便你「感覺」自己在學習,但因為輸入的太舒服,所以知識根本不會留住,那你還不如去打電動不是嗎?
那到底該怎麼辦?我隨時都要拿紙筆記錄嗎?
如果可以,這樣當然很好;但對我來說,紙筆的問題是同步跟整理都很不方便
而且工具其實不是核心,你仔細想,就會發現這定律的核心不在於怎麼做筆記,在於輸入是否辛苦
以我自己為例;
我現在看書,都不再聽音樂,只要讀到任何有啟發的段落,我會馬上闔上書,克制往下看的慾望
第一,我會記錄在我的筆記App中
第二,紀錄時,不要看著打,用腦去回想
第三,如果啟發夠強,我就不看書了,我會把他打成一小段落的文章
這也同樣適用於Podcast跟Youtube,原則就是,不要只是舒服的看,回想一下那條定律
當你輸入知識時越辛苦,你真正學下他的機率就越高
你既然都選擇了學習,如果還沒法留住知識,那真的還不如去打電動
記住這條輸入努力定律,讓未來的學習,都能真正被記住
—
你有自己的輸入妙招嗎?
我也喜歡記錄, 但是都是邊看邊打, 下次會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或已吸收的知識打出來, 加深印象
適合自己的就是好辦法喔!